同安多措并举活化传承朱子文化
连日来,千年古城同安的朱子书院热闹非凡。书院内,竹编、陶笛、生肖画、捏面人、龙虎灯等非遗体验项目人气高涨,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,沉浸式感受传统技艺魅力。“孩子特别喜欢捏面人,已经体验两回了,这样的文化传承活动特别有意义。”游客陈女士说。
连日来,千年古城同安的朱子书院热闹非凡。书院内,竹编、陶笛、生肖画、捏面人、龙虎灯等非遗体验项目人气高涨,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,沉浸式感受传统技艺魅力。“孩子特别喜欢捏面人,已经体验两回了,这样的文化传承活动特别有意义。”游客陈女士说。
你可曾见过这样的场景?年画上的胖娃娃被P成虚拟偶像,传统民歌被改编成电子DJ舞曲,面人师傅的作品旁贴着“AI艺术”的标签。当民间艺术在流量时代沦为博眼球的工具,我们是否该追问:那些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,究竟该如何延续?